地名:青驼镇 隶属:沂南县 区划代码:371321104 代码前6位:371321 行政区域:山东省 地理分区:华东地区 行政级别:镇 车牌代码:鲁Q 长途区号:0539 邮政编码:276000 辖区面积:约148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:约7.16万人 人口密度:约484人/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:2个社区、29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:镇有两只汉代青石驼,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青驼镇因这对青石雕刻的骆驼而得名,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视为祥兆,并作为青驼镇的“镇镇之宝”。青驼镇上原有古寺青驼寺,后来成为山东省战工会旧址。因政府驻于此而得名。 2023年2月,青驼镇被确定为第三批山东省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。 2021年12月,青驼镇被确定为2021年度山东省“平安农机”示范单位。 2021年7月,青驼镇被命名为2021—2023年度“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(徐公砚)。 2014年7月,青驼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。 2013年12月,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公布青驼镇为山东省“百镇建设示范行动”第二批示范镇。 沂南县青驼镇位于县城西南部,与费县、兰山区毗邻,全镇辖80个行政村,6.1万口人,总面积148平方公里,著名的山东省战工会(原省政府前身)纪念馆就坐落在此,是省政府公布的首批中心镇之一。 区位优势 得天独厚:205国道线、229省道线、日东高速公路、-公路纵横穿过全镇,并在此设出入口,南接临沂批发城,西临兖石铁路,东依日照海港,汉唐时期是重要的驿站之一,自古是兵家必争、商家必经、临济线上的重镇。 资源丰富 硬件完善: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英砂、白土等,石英砂储量巨大,品质优良,总储量约为1亿吨,著名的徐公砚石是该镇独有的矿产资源。一条蒙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全境,水利资源极为丰沛,全镇拥有35KV变电站一座,程控电话实现了国内国际并网,设有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通信服务处,通信条件极为良好,是理想的投资场所。 城镇建设 成效显著:全镇规划建设四纵六横高标准街道十条,小城镇面积达到了3平方公里,城镇人口达到2万人,已新建上宅下店式商品楼房1.5万平方米,拥有镇驻地公园一处,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。 历史悠久 文化深厚:革命战争年代,老一辈革命家-、谷牧等都曾在这里生活、战斗过,山东省政府机关在镇驻地的大银杏树下成立,全镇现有山东省""战工会""旧址,""仲丘故城""遗址等多处省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步入新世纪的今天,全镇正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,以崭新的姿态,更新观念、深化改革,为青驼镇描绘新的蓝图,一个富强、文明的新型城镇正在崛起。 青驼战工会纪念馆(山东省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)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是山东省委省政府、临沂市委、沂南县委共同打造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,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“政权建设”为主题的纪念馆。纪念馆坐落于沂南县青驼镇驻地,沂邳线与山青县交汇 山东战时工作委员会旧址 山东战时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沂南县青驼镇,年代为抗日战争时期,类别为革命遗址。山东战时工作委员会旧址是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 尚庵寺遗址 尚庵寺遗址年代为清,位于青驼镇东斗沟村西北,类别为清。2018年5月31日,尚庵寺遗址被公布为沂南县第四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西冶墓群 西冶墓群年代为汉,位于青驼镇西冶村南,类别为汉。2018年5月31日,西冶墓群被公布为沂南县第四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历史沿革: 青驼镇历史悠久,春秋时期属鲁国辖治。 汉代曾修建过城池,遗址尚存。 据鉴定,为汉代“仲邱故城”遗址。 很早就有“仲邱”商业重镇之称。 清初,今境分属山东省兖州府沂州。 1925年,今境属琅琊道。 1938年,中共中央派干部来山东,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。 1939—1949年,今境各地曾先后分别隶属于沂南、临沂、临费沂边联县(后改称沂临边联)。 1939年10月,建立中共南沂蒙县委,属南沂蒙县委。 建国初,属沂南县。 1958年11月,沂南县撤销,辖区归临沂。 1961沂南县恢复,青驼重新划归沂南。 1962年撤社改区,为沂南县青驼区。 1968年又撤区改社,为青驼公社。 1984年4月撤社改区,为沂南县青驼区。 1985年7月,撤区并镇为沂南县青驼镇。 2000年,高里乡并入青驼镇,同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中心镇,镇名并沿用至今。 |
|手机版|小黑屋|违法违规信息举报:电话:13608900440 邮箱:lyxinyun@qq.com|临沂信息港
( 鲁ICP备19048380号-2|
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428 )
GMT+8, 2025-5-1 14:50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